1、家长应克服不良心态,尽快接受和适应现实。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健康、可爱、聪明的孩子。当孩子天生有缺陷时,父母一定很痛苦,他们会感到强烈的失望和羞愧,而这些感觉会继续折磨着他们。
如果不克服这些心理,就会阻碍对孩子的照顾和治疗。一旦孩子失去了治疗的关键时期,就会有不幸的后果。因此,家长应该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可以训练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的人,用冷静的心态来引导自己的孩子。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残疾,怕孩子受委屈,要一丝不苟地照顾孩子,这种只“养”不“教”的做法会使孩子有依赖性,缺乏独立性。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语言、智力、运动、交流等方面的训练,鼓励孩子们开展活动在他们的能力,锻炼肌肉残疾,结合物理和肢体功能,给一定数量的劳动培训,所以,孩子们扩大认知的范围和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种能力使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偏离正常发展的轨道。
3、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脑瘫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有情感需求。他们想要爱和被爱;他们依赖父母,需要安全感: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想要被尊重;期待表扬和奖励。
但是,由于身体和语言上的障碍,他们的行为和语言不容易被理解,这将使他们感到沮丧。因此,要重视脑瘫儿童意志的表达,每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 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被仔细观察和分析,而不仅仅是惩罚。
老师或家长的责备,批评有时使这种行为加强,被忽略,可以使这种行为逐渐消失,同时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表扬为主,培养孩子的自信,还可以纠正不良行为。
5、注意幼儿社交技能的发展。
鼓励儿童与同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起玩耍,在玩耍中培养儿童的合作和沟通技能;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流,不要因为孩子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而避免,反复的接触会让孩子适应,并使孩子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增强。
张青龙主任温馨提示:对脑瘫患儿的培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除了身体康复之外,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积极引导,不断鼓励,逐步消除脑瘫儿童的心理异常,培养活泼可爱、热情开朗的良好性格,使脑瘫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拥有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