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瘫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它的病变在大脑和四肢。发现、治疗和康复需要“早”。脑瘫患儿的治疗是一个一系列的过程,必须结合医生、家长和康复人员。小儿脑瘫会给小儿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心理异常
俗话说“治心为先”,对于脑瘫患儿也是如此,因为对于脑瘫患儿来说,情绪障碍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小儿脑瘫给儿童造成很多不便,使活动有限,需要长期、终身的康复治疗。社会对脑瘫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使他们紧张、焦虑,害怕被嘲笑,处处感到自卑。
沉重的疾病负担使他们抑郁、自卑、自暴自弃,如儿童感到孤独、不幸、悲观,甚至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羞耻等情绪障碍。惊恐障碍多见于肢体和身体运动障碍及痉挛患儿,表现为颤抖、心悸、出汗、呼吸短促、虚弱、害怕失去控制,甚至窒息。恐慌行为在年龄较大的孩子中更常见,他们害怕人群、人群和声音,喜欢独自玩耍。
行为异常
脑瘫患儿的行为异常表现为个性变化,如倔强、多动、冲动、社会退缩、强迫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甚至自残。脑瘫患儿最常见的强迫性行为可在2岁时表现出来。他们积极地表现出内在的重复动作,如检查、重复排列和安排、重复头部动作和手部动作、重复单词、焦虑和机械重复操作,以及恐惧。另外,还可表现为选择性缄默症,主要表现为拒绝与任何人接触和说话,这种疾病与人体气质差异和生物易感性有关,常伴有焦虑、恐慌、害怕凝视、害怕遭受社会歧视和恐怖。
现实中有很多脑瘫小孩的智力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统称为认知障碍。儿童认知功能涉及学习能力、智力、记忆力及注意力等多方面。脑瘫患儿存在的认知障碍为国内外众多学者证实。如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记忆及集中精力困难。认知障碍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患儿的认知功能,主要取决于脑损害程度,遗传和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患儿的情绪和行为也能影响学习潜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