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出生1个月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有时又称为获得性脑瘫(,约占小儿脑性瘫痪的10%。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1.2-2.5 ‰(每千活产儿)。
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1.低体重儿(2500g以下):包括早产儿、不成熟儿、足月小儿。
2. 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发育异常,53%的四肢瘫脑瘫患者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瘫痪的脑瘫患者中,35%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3.脑缺血缺氧:脑瘫患者中有20%是窒息和产伤所致,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
(1)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药物滥用、药物过量等;
(2)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障碍;
(3)脐血闭塞:如脐带脱垂、受压、打结或缠绕;
(4)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分娩、迟发分娩、手术(产钳)或麻醉应用;
(5)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障碍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等。
治疗脑瘫的原则是什么?
1、 宝宝运动系统处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发展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矫正,容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的动作发展,抑制异常的动作和姿势,按照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促进幼儿产生正确的动作。
3、综合治疗对患儿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进行综合、多元的综合治疗,除治疗运动障碍外,结合语言障碍、智力迟钝、癫痫等异常行为也需要干预,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的面容,沟通和从事专业能力的未来。
4、脑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效果不佳,很多治疗需要在家完成。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纠正不合理的培训方法。
5、脑部受先天禀赋不足,胎育不良,外邪侵入,导致脑部无法进食,或受伤,经经络及四肢受累于骨骼、五官九处,导致各种脑瘫症状。因此,养肝养肾、养脑细胞、促进组织发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脑瘫康复系列药物的研制是脑瘫患者康复的科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