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儿童的脑损伤,不能锻炼,语言智力等方面受到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特别是脑组织受损后不能再生,由此造成的后遗症不能完全消除。康复的目的不是让儿童完全达到正常状态,而是使其尽可能接近正常状态。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人生首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实现人生独立,融入社会,谋求自我的生计。所以严格来说,脑瘫只是有效的,不是康复的。
影响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 脑瘫患儿身体素质较差
表现为抵抗力弱、体弱多病。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在接受康复治疗方面有困难。因此,更容易出现反复发病,或恢复效果好或坏。对待这类孩子,家长不仅要注意增加孩子的营养,还要注意适度训练的原则,每次训练时间不能太长,一般10分钟左右让孩子休息适宜的时间。所以长期坚持锻炼,孩子的体质就会慢慢好起来。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该急于成功。对于患有癫痫等疾病的儿童,家长要注意以上问题,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要对症治疗,不要太在意这个或那个。
2. 脑瘫患儿的智力
在脑瘫的康复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水平对康复治疗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儿童智力,会受到不同的影响。40%到60%的脑瘫儿童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和语言障碍。因此,在训练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语言引导,刺激孩子的大脑,增加孩子大脑反馈机制的功能,形成简单的反射通路,有意识地控制动作,训练到无意识地控制动作。
3.脑瘫患儿的特点
大多数脑瘫患儿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儿童的性格对康复治疗的效果非常重要。孩子的个性越强,越难接受长期的功能性训练。所以家长不仅要注意引导孩子的个性,还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经验表明,即使病情较重、较老,只要能积极配合功能训练,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4. 脑瘫症状的严重程度
小儿的症状是一种复杂而全面的临床表现。必须彻底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或轻程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儿童所表现出的功能局限程度通常被视为了解儿童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要依据。如痉挛性脑瘫、痉挛性重的患儿,其症状较为严重;姿势越不正常,症状就越严重(使用反作用力,如角状椎弓根)。从功能上看,不会翻身,不会攀爬。不能坐着的孩子症状更严重。从肢体类型上看,上肢受限轻度和下肢受限重度(双瘫)患儿症状较轻,而下肢受限重度患儿症状较重。
5. 脑瘫患儿年龄
在相同条件下,儿童年龄越小,预后越好。在国外,出生6个月需进行康复训练;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长大后可以治疗,忽略了孩子的年龄,脑细胞正处于发展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可以及时抑制异常姿势,减少异常用力,还可以通过体育、智力、语言等综合康复训练,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