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即使是两个年龄相同的脑瘫患儿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对于这样的疾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关系到孩子今后能否正常生活的关键。
脑性瘫痪是早期新生儿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脑瘫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脑损伤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患儿的症状。
例如,缺氧性缺血性脑病是脑瘫的高危原因,缺氧性脑瘫的后遗症可以广义上视为脑瘫。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也可分为三种情况。
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早期症状会有烦躁、抗拒母乳喂养等多动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来说,出生后,确诊为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建议多观察,通常问题不大,一般7天到一个月就可以康复,后遗症基本很少。
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抑制性异常,如迟钝、嗜睡、反应弱、肌张力低等。中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比轻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更容易形成后遗症。
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中度症状相比,更受抑制,以昏迷为主,整体状态柔软,原有的反射几乎消失。一些严重的儿童甚至死亡,这些儿童获救后出现后遗症的可能性更大。
缺氧缺血性脑病并不是脑瘫的唯一高危原因。此外,出生缺氧、窒息、胆红素脑病等都是高危原因。
预防工作是避免伤害的有效方法。即使脑瘫不幸发生,也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儿童及其家庭遭受更严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