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又称大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脑细胞受损,从而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小儿缺钙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与脑瘫有本质的不同。
脑瘫患儿的主要表现是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姿势异常最常见的是头后仰、眼斜视、上肢内旋手后背、下肢内收踮脚尖等。脑瘫有高危因素,还存在肌张力异常,也就是说任何原因造成胎儿及小儿脑组织缺血、缺氧、受伤或中毒,都可以引起脑损害,从而导致脑瘫的发生。因此判断宝宝脑瘫的前提是大脑要有损伤,头颅磁共振片有脑损伤的病变。而小儿缺钙性佝偻病主要以哭闹、易惊、多汗等为临床症状(多汗、焦躁、易惊、枕秃是佝偻病特异性表现),严重的甚至出现动作发育迟缓性症状,但其他方面均表现正常,没有姿势异常和智力发育低下的症状。
因此小儿脑瘫跟缺钙没有直接关系,如果宝宝家长不能区分自己的孩子到底是“缺钙”还是脑瘫,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到专业的发育儿科就诊,让医生来判断。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脑瘫呢?
脑瘫的诊断最主要的条件是大脑要有损伤,在头颅磁共振片有脑损伤的病变。如果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窒息缺氧的情况,没有出现运动发育落后,没有出现脑损伤的话,这个孩子脑瘫的可能性就不大。若宝宝出现除了身体“软”这一肌张力异常情况外,还有以下症状表现,就要及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初期表现低沉
若宝宝平常少哭、少动、哭声不够响亮,过分的安静不如平常的孩子顽皮和调皮,宝宝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表情呆滞,反应迟钝、不能逗笑、不能追声对亲人无依恋。
婴儿哺乳困难
脑瘫患儿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早期喂养出现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利索或流口水等哺乳困难的情况。
日常姿势怪异
脑瘫的患者主要表现四肢伸展困难。患儿的的上身肢体为屈肌张力会增高,肩关节会内收,身体姿势不协调感到怪异。最具特征之一的症状就是:脚尖着地、跛姿走路、不能蹲下捡东西。
脑瘫是从受孕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损伤的疾病,其症状多在1岁以内出现.本病属严重的肢体残疾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如能在6个月左右诊断并得到正确治疗,则绝大多数患儿均能达到正常化,若发现晚、治疗迟,则造成终生残疾。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脑瘫患儿极为重要,可以说能否做到"三早",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但令人痛心的是,脑瘫患儿往往不能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其误诊率相当惊人,而最多见的是把脑瘫当作"缺钙",长期补钙治疗,等发现治疗无效,症状越来越明显时,患儿年龄已大,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