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可分为多种类型。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是痉挛性脑瘫。通常,这类脑瘫患者会有运动障碍,导致行走姿势出现问题。那为什么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家长问:“宝宝脑瘫好几年了,医生说孩子属于痉挛性脑瘫。我记得我家里从来没有人得过这种奇怪的病。现在孩子们已经四岁半了,但他们走路还是不正常。孩子将来会这样吗?
专家指出:痉挛型脑瘫目前占很大比重,占各类脑瘫的3/4,约占80%。痉挛性脑瘫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患者四肢肌肉痉挛。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脚或腿经常有“抽筋”的症状,这种抽筋一般是患者肌肉张力过高引起的。由于肌肉张力的存在,肌肉相互牵引和排斥
当病人的肌肉张力降低或没有肌肉张力时,肌肉就会失去全部力量,孩子就会出现软性瘫痪,四肢肌肉力量也会丧失。肌肉张力过高会导致肌肉痉挛,从而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我们会看到患者行走时肢体僵硬。
痉挛型脑瘫患者通常有以下特点:
1.步态异常
当病人走路时,他们会表现出特别高的肌肉张力。例如,他们走路时经常脚后跟不着地。正是因为肌肉张力过高,导致患者跟腱挛缩,所以表现为脑瘫的症状见上图。
2.肢体瘫痪
痉挛型脑瘫患者肢体瘫痪的概率会增加,单侧肢体瘫痪、双侧瘫痪、上肢瘫痪都可能出现。其中,上肢瘫痪发生时,患者手指僵硬,呈“爪”形,无法握紧,抓东西困难。
3.自控能力差
运动自控能力差,严重的手抓不住东西,脚走不动,有的甚至翻不过来,坐不起来,站不起来,不能正常咀嚼和吞咽,不能下蹲,不能小便,腿不能张开,这些都是肌肉紧张加剧造成的。
温馨提示:目前这类脑瘫的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结合中医治疗和理疗,能明显改善步态,明显改善因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所以脑瘫患儿一定要采取立体综合治疗,才有可能让患者康复。